资质匠,办资质更简单

157-1882-9113

当前位置:资质匠 > 常见问题 > 正文

加大力度培养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强国

发布时间:2021-09-02 11:03阅读: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瓶颈。

  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者具有交叉学科背景,既要拥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也要学习法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知识,是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从业者具有中外融会贯通的能力,既熟悉国内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又拥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掌握国际组织规则、国际贸易规范,是能够在国际平台执业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从业者同时具有理论能力和实践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符合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标准的从业者数量非常少。无论是跨国企业技术贸易谈判,还是国家层面经济合作磋商,大量企业和机构依旧只能聘请外籍人员、外国公司为其提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当前,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科技封锁和知识产权贸易战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常态”,多个高精尖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卡脖子”事件频出。在当前不稳定的国际大背景下,本国人才的缺口将使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当前造成知识产权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原因包括:(1)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不足。我国现存知识产权人才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文书撰写、国内法律纠纷诉讼等领域,人员知识背景单一。(2)从业人员职业目标不明。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了系列中高端人才体系,但从业人员并不清楚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应当具有的职业能力是什么,自己应当建立怎样的职业目标。(3)从业人员职业上升缺失。从普通知识产权人才到高端知识产权人才,中间的上升流动通道并不明确,普通从业者缺乏提升职业能力的方法和手段。(4)从业人员培育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用工单位岗位要求,研究生层次培养尚未大规模普及;学科体系太过单一,缺乏交叉,很多毕业生只了解法律知识,而对技术、经济、管理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知。

  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的工程。我国应制定系统化、合理化、多样化的高端人才培养战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道路。

  首先,创新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培养应采取“长线教育+短线培训”双管齐下的新模式。一方面,高等院校应注重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和实务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建设工作,完成对文理法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另一方面,应协调和优化知识产权在学培养及在职培养模式,制定更加贴合实战内容的教育培训方案。

服务热线

157-1882-9113

微信号